欢迎光临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

公司动态/ 新闻资讯

业务联系电话:

0512-67655578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青龙港路286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9C座101

公司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动态

王小谟:国士无双真名士 一生倔强尽风流

发布日期:2023-03-12浏览次数:431 次来源:本站作者:guest
王小谟:国士无双真名士 一生倔强尽风流

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翻开王小谟院士的人生履历,满眼尽是辉煌。而追忆王小谟院士的奋斗历程,才能更真切的体会到,从平凡到卓越,不是一蹴而就,人生的丰碑从来都在艰难困苦中磨砺而成。


一、十三年筑一梦


1961年夏天,王小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第14研究所,当了一名技术员。因为表现突出,组织决定让他开始研制我国第一部三坐标引导雷达。


当时,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已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些手稿和残碎的资料。为了“弄出个名堂”,他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念单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克服了英语障碍,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脉内扫频的方法,简化了复杂的雷达高频系统,解决了三坐标雷达的技术难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因家庭成分问题,王小谟被从技术岗位调离,却因祸得福管理一个DJS-21机房,这是我国第一部晶体管计算机。这段时间里,他一边接受批判、审查、劳动,一边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时刻为机会来临准备着。


1969年,王小谟来到新组建的38所,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重新参与到设计工作中。1972年,被任命为383三坐标雷达总设计师。


面对生活条件差、政治运动多、工作时间无保证等诸多问题,他顶住压力,大胆创新,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性能全面的、全自动化的新一代雷达,开拓了我国三坐标雷达设计研制的新领域。


20230314114832.jpg

王小谟院士在学习


二、要争口气


383三坐标雷达的成功研制带来了很多荣誉,1988年,时任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接见14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王小谟成为其中一员。


从北戴河回到贵州后不久,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便接见王小谟,并做出指示,“你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我的办公室你随便进。”


在胡锦涛和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的支持下,38所成功搬迁至合肥。随之而来的,是更为重要的责任。


1992年,王小谟与十几位专家,向上级领导陈述了中国能干预警机的理由和决心,却遭到了长达数年的质疑。


2000年,以色列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单方面停止合同执行,给中国预警机研制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时,王小谟大力主张并组织启动国内的跟踪和同步研制工作发挥巨大作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技术经验,国产预警机正式立项。


1年零11个月,在美国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王小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比美国E-3C预警机领先一代的空警2000,而等待这一天,他却整整花了10年。


回忆坚持下来的原因,他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报效国家,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信念,研发预警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20230314114858.jpg

空警2000


三、老骥伏枥


早在预警机事业之初,王小谟就意识到我国疆域广大,除了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中国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于是,他开始在心中描绘我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


2003年9月,中国电科集团启动021工程,年近七旬的王小谟不顾环境恶劣,亲自上阵。


试飞现场,预警机封闭的机舱内,噪声超过了90分贝,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地轰鸣,两三个小时听不清声音。


王小谟却经常带着技术人员,一上机就是4个多小时,一加班就到凌晨,一工作就是两个多月!


在中国电科、中航工业这两个我国军工电子领域和航空领域最具实力的集团公司的支持下,项目得到了最优质的资源保障。


2004年12月12日,世界最先进的三面阵有源相控阵体制空警2000指挥机全状态首飞成功!


2005年6月12日,空警出口型预警机全状态首飞成功!


当试飞员李春华试飞成功,走下舷梯之后,说了一句:“性能很好,感觉很好!”顿时,王小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空警出口型样机与空警2000和空警200一起,构建了国产大、中、小三型预警机体系,揭开了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序幕。


20230314114904.jpg

试飞大队长李春华报告首飞状况良好


一门四院士


1986年,王小谟被任命为38所所长。从工程师到管理者身份的转变,又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王小谟果断决定,从中国科技大学“买”了7名研究生,这7名学生都是定向培养专业,毕业后到38所就业。


毕业后不到一年,王小谟就把一个重要的雷达项目交给了陆军,让他做总设计师。


王小谟把陆军带到北京,和军方代表一见面,对方就质疑王小谟:“怎么让一个孩子当总师?”


面对质疑,王小谟倒很坦然自信,他说:“第一,方案是我做的。第二,这个人聪明能干,一定能完成任务。”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当初质疑的人都纷纷称赞起陆军。


王小谟总是这样,为年轻人搭建舞台,委以重任,把他们推到一线,自己在背后当起顾问的角色,不断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顶尖人才。


1995年,王小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吴曼青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陆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吴剑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门四院士,王小谟带领下的38所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20230314114910.jpg

第一排左起第八位为王小谟院士

第二排左起第八位为吴曼青院士

第二排左起第十五位为陆军院士

第二排左起第六位为吴剑旗院士


五、报国情怀


2010年,王小谟当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胡锦涛接见代表时问道:“你们预警机研制得怎么样?”


“已经研制出来了。”王小谟回答说。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从贵州相识,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在人民大会堂相见。


2013年,王小谟参加中共中央元宵节联欢晚会,坐在主宾席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侧过身子关心地问:“最近身体怎么样?电子工业很重要,有机会我会到你们那儿去看看,我还有好多问题要找你们探讨探讨。”


王小谟愉快地回答道,“身体很好,请主席签个名。”


20230314114916.jpg

习主席签名的请柬


回忆往事,王小谟归结为自己运气好。“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


然而,凭着特有的才华与气质,以及严谨、务实的精神,凭着对技术发展趋势异于常人的敏感和洞察力,王小谟征服了怯弱,征服了质疑,征服了幻想,征服了世界!


是“中国人一定能行”的豪迈骨气和“中国人必须自己干”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支撑着王小谟一路风尘,从南京到贵州,从安徽到北京,从少年组装录音机到数十年如一日研制大国重器。


为纪念王小谟院士为祖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022年8月16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668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小谟”星,编号1999 VH72,这是世界公认的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20230314114922.jpg


王小谟院士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王小谟院士留下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进前行——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如那穿梭在宇宙中的小行星,一刻不停地奔赴那无垠的远方,向着未知,前进、前进......


所属分类:公司动态